我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迎来发展新机遇
点击数: 2016-06-12 00:00:00 来源: 盐城市国能投资有限公司、国能投资、盐城国能、盐城市国能投资、国能投资有限公司
盐城,成为苏北唯一城市入选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被国家定位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人的Ⅱ型大城市,与沪苏浙皖其他25个城市,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频频出现在省内外各类媒体报道中,分分钟刷爆盐城人的“朋友圈”。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江苏沿海中心枢纽,盐城处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上。在“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之际,盐城又正式入列长三角城市群,迅速催生出又一个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再次点燃了盐城振翅腾飞的豪迈激情。
机遇已经降临,机遇要靠拼抢。当普通百姓满怀欣喜地纷纷点赞、期待享受“入群”红利之时,如何抢抓发展新机遇、让战略叠加发挥乘数效应,如何加快集聚创新要素、更加主动地参与长三角合作分工?这是盐城深度融入长三角、拓展发展新空间面临的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深度融入长三角、拓展发展新空间,需要开阔开放的视野和思路,以战略眼光审视机遇
谈机遇抓机遇,盐城底气十足。近年来,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成功探索走出一条沿海地区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的有效路径,各方面的发展潜能不断加速释放。
同时,盐城地处“一核五圈四带”的上海北向沿海发展带上,作为苏北唯一“入群”的城市,盐城还将担负起辐射带动整个苏北发展的使命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认为,以盐城为重点城市辐射带动苏北其他城市发展,这具有战略意义。
盐城“入群”,将重构自身在长三角区域的空间坐标,融接上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规划》将盐城明确定位为Ⅱ型大城市,站到了与无锡、宁波等同级别城市行列中,历史性地重塑并优化了盐城地域区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苏北地区距上海最近的城市,这有利于推动承接上海的非核心功能和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功能疏解,无论是对优化盐城产业布局,还是提升盐城城市能级,都将带来积极影响。
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院长陈洪全教授分析认为,安徽8个城市“入群”,为盐城大力实施西向开拓战略举措,发挥淮河流域唯一出海通道作用提供了重要机遇。另外,通过盐城可以向北与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相连接,再向北可以与京津冀地区相连接,盐城未来发展空间可谓豁然开朗。
“规划建设的K字型铁路大动脉预计2020年成型,届时经盐城至南通高铁直接通达上海及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经徐宿淮盐高铁抵达南京都市圈和沪宁合杭甬发展带,经盐泰锡宜高铁通达苏锡常都市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规划》中在铁路、水路、枢纽站场等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中明确了盐城的任务,这对盐城加快构建形成公铁水空港全要素的区域对外大通道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枢纽盐城、物流天下”。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为付也表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将加快转向紧密型合作,特别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要素流动将更为便捷顺畅。
随着盐城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将在盐城加快集聚与辐射,盐城在苏北捷足先登的区位效应蓄势待发。
深度融入长三角、拓展发展新空间,需要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项目,集中力量率先突破
这些天,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管委会主任袁冬青格外高兴。“盐城入选长三角城市群意义重大,这为集聚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将集聚区打造成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上海先进制造业域外产能基地、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袁冬青语速颇快,言语中透着一股迫不及待的兴奋。
盐城“入群”,将使自身发展搭上经济大动脉,融入长三角奔涌不息的经济流。未来几年,是盐城深度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深入实施融接上海战略举措的加速期。既要“谋势”,加强战略研究和统筹谋划,又要“取实”,聚焦重点优先领域和关键项目,集中力量率先突破,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推进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动力,《规划》一大亮点就是明确提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优势创新链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盐城大力发展新产业经济,实施总投资1700亿元的产业创新“十大工程”,打造引领转型的产业板块“十八罗汉”,产业层次直奔中高端。随着上海产业和人口“溢出”,盐城经济结构调整的高起点、产业转型升级的快步伐,将为盐城更好地发挥产业、技术、资本等承接作用以及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分析建议,盐城“入群”后,需要在城市建设、沿海开发、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譬如在城市建设上,抓住成为Ⅱ型大城市机遇,着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水平、环境品质、特色风格;在沿海开发上,大力引进需要大进大出、优进优出的国家级生产力布局项目,聚焦发展高轻新、生态型、基地化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园区建设;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重点加强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社保等领域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分析认为,盐城“入群”后,要进一步放大与上海关系密切、地处国家沿海发展轴主通道上的优势,充分发挥腹地空间广阔、生态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等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辐射带动苏北地区其他城市蓬勃发展。
深度融入长三角、拓展发展新空间,需要做强出新发展优势和品牌,用好机遇创造经验
伴随着《规划》的出台以及相关行动计划的陆续制定实施,长三角新一轮纵横捭阖的竞争与合作大势即将形成。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在新一轮合作中收获硕果,盐城必须积极主动作为,做到精准对接,在广域资源配置中创造更多财富,在全方位参与中做强出新发展优势和品牌,不断创造开放融合、绿色转型、协调共享发展的新局面。
“盐城入选长三角城市群,对于我们所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特别是《规划》中提出要深化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有力支撑。”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戴建军说,今年他们的业务已经涉足江西、安徽、浙江、天津等地。不仅是水环所,它所在的盐城环保科技城,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雾霾治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目前正致力成为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超级服务商”。
“《规划》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度,超过了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盐城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响亮品牌,可以为整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陈雯研究员表示,这既对盐城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扩大盐城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带来了新期待。
陈洪全教授则表示,盐城这座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已经探索走出的一条绿色发展有效路径,不仅可以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带来更大空间,而且可以为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绿色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复制作用,为长三角城市群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作出应有的贡献。
《规划》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提出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新的双边多边开放合作平台。盐城是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的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可以预见的是,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落实中韩自贸协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在形成要素集聚和以点带面等方面,将取得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巨大效应。
“盐城要积极参与城市群分工协作,培育和放大盐城独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在长三角沿海发展带上率先崛起。”张为付教授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红利已开始向长三角“外溢”,盐城要充分发挥地缘经济比较优势,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作用,积极探索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在产业、科技、人才、金融等方面,充分享受深度合作带来的发展红利,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机遇属于盐城,但它决不会仅仅青睐盐城。对盐城来说,是机遇展露面前,挑战潜藏背后,考验也接踵而至。唯有拿出抢抓机遇的行动和创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融入大战略、创造新局面,才能继续乘势而上、借势双赢,推动盐城在新的起点上跨越发展、崛起腾飞。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